中學地理《地質構造和地表形態》經典題目解析
中學地理教師資格考試經典題目解析-《地質構造和地表形態》
1.關于地質作用的敘述,正確的是( )。
A.地質作用進行得極其緩慢,不易被人覺察
B.地殼運動是內外力作用的體現形式
C.內力作用對地殼的發展變化起主導作用
D.地質作用可引起地形變化,而地殼的內部結構與地質作用無關
中新世為地質年代新近紀的第一個時期,開始于2300萬年前到533萬年前。如圖是中新世初期非洲主要湖泊的可能范圍圖。讀圖,完成下面小題。
2.如今剛果湖已經成為剛果盆地的一部分,由此推測剛果盆地的主要成因最可能是( )。
A.氣候變化,湖水蒸發 B.地殼上升,河流切穿盆地西緣
C.地殼下沉,海水侵入 D.人類活動,大量引水灌溉
3.卡拉哈里湖如今已經演變成細長的沼澤帶。下列有關該沼澤的敘述,正確的是( )。
A.沼澤面積季節變化不大 B.冬季有結冰期
C.7月沼澤面積 D.1月沼澤面積
下圖為某巖層剖面圖,沉積巖呈水平狀態,巖漿巖均為侵入巖。據此完成下面小題。
4.依據巖層新老關系判斷,圖中形成年代較晚的巖層是( )。
A.① B.② C.③ D.④
5.圖中水平巖層的形成過程中,主要的地殼運動可能為( )
A.上升運動 B.下沉運動 C.水平運動 D.火山活動
參考答案及解析
1.【答案】C。解析:地質作用有的緩慢,有的劇烈,如地震,A錯誤。地殼運動是內力作用的主要體現形式,因此內力作用對地殼運動起主導作用,B錯誤、C正確。地質作用即可形成表層地形變化,也能引起地殼內部結構的變化,D錯誤。故選C。
2.【答案】B。解析:根據題目信息,剛果湖演變成剛果盆地可知,剛果湖的水大面積減少。而剛果湖位于赤道附近,屬于熱帶雨林氣候,其特點是終年高溫多雨,降水量非常豐富,水分蒸發量不可能超過降水量而使剛果湖演變為剛果盆地,A錯誤;由于剛果湖的面積減小,應該是湖水外溢,只有地殼抬升,河流切穿盆地西緣,使河水西流入海才會使剛果湖成為剛果盆地的一部分,B正確;地殼下沉,海水入侵會使湖面增大,C錯誤;該地降水量豐富,不可能大量引水灌溉,D錯誤。故選B。
3.【答案】D。解析:卡拉哈里湖位于南非高原,氣候類型為熱帶草原氣候,終年氣溫較高,無結冰期,降水的季節變化大,所以沼澤面積季節變化大,AB錯誤;南半球熱帶草原氣候一月為濕季,降水多,所以一月沼澤面積,D正確;該地位于南半球,7月份為干季,降水少,沼澤面積小,C錯誤。故選D。
4.【答案】C。解析:從圖中看出,巖漿巖侵入到沉積巖中,因此可判斷巖漿巖形成年代較沉積巖新。同理,巖層③侵入到巖層④中,可判斷巖層③較晚。因此C正確;A、B、D錯誤。
5.【答案】B。解析:該地水平巖層沉積巖廣泛分布,說明該地的地殼運動可能以下沉為主,同時伴隨著巖漿活動,而不是火山活動,火山活動是指巖漿噴出地表的作用過程。因此B正確;A、C、D錯誤。
(責任編輯:李明)